主页 > imtoken钱包 极速版 > 黄奇帆:中国央行或成为全球首家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黄奇帆:中国央行或成为全球首家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

imtoken钱包 极速版 2023-06-24 08:55:17

数字化与金融结合带来的变革,重塑了全球金融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颠覆全球个人支付方式

在数字化浪潮来临之前,我国的个人支付主要是通过纸币、储蓄卡和信用卡来完成的。2002年,我国在合并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和18个城市(地区)银行卡网络服务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银联。银联成立后,自主建设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推动人民币银行卡统一标准,在传统支付领域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但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等创新支付领域进展缓慢。

移动支付使个人金融交易信息沉淀为信用数据,使企业在业务业态层面——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上进行了极大的创新。这是共享单车、共享办公等共享业务出现并蓬勃发展的基础。企业出售商品或服务时,不再需要出售所有权,而只需出售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未来,共享家具、共享工具、共享智能等多种共享业态将借助移动支付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逐步渗透,个人跨境转账的底层技术实现也开始被改写。过去,个人跨境转账需要跨越支付机构、银行和国际结算网络,由于串行处理,整个流程效率低下。现在,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接口技术。在跨境汇款中,多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汇款消息传递给各个参与者,从而实现多方协同信息处理,并行处理原机构之间的串行处理,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效率。

但是,随着新型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支付方式的选择也应该受到尊重。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部分商户开始热衷于“无现金”,拒收现金的现象也有所增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通知等方式拒绝接受人民币。拒收现金不仅损害合法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也会危及金融安全。同时,由于移动支付是基于电力设施、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的,一旦发生地震、停电、人为灾害等事故,导致移动支付无法使用,将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

二、重塑贸易清算结算体系

在数字时代,不仅个人的支付方式需要改变,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支付结算方式也需要重塑。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进行结汇时,将面临是直接以两国货币支付结算还是以美元为中间价结算的问题。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推出之前,人民币跨境清算高度依赖美国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和CHIPS(纽约票据交换所银行间支付系统)。

SWIFT 成立于 1973 年,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的报文交换服务和接口软件。它覆盖 200 多个国家,拥有近 10,000 名直接和间接成员。目前,SWIFT 系统的日结算量达到 5 万亿到 6 万亿美元。,年结算量约2000万亿美元。CHIPS 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支付和清算系统之一。它成立于 1970 年,由纽约票据交换所协会运营。主要清算跨境美元交易,处理全球90%以上的国际美元交易。SWIFT和CHIPS汇聚了全球大部分银行,以其高效、可靠、低成本和完善的服务,共同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快全球货币流通和国际金融结算,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现代化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严重依赖 SWIFT 和 CHIPS 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SWIFT和CHIPS正逐渐成为美国行使全球霸权和进行长臂管辖的金融工具。从历史上看,美国在 SWIFT 和 CHIPS 系统的帮助下发动了几次金融战争。2006年,美国财政部分析了SWIFT和CHIPS数据库,发现欧洲商业银行与伊朗有金融交易。美国立即以资助恐怖主义为由要求100多家欧洲银行冻结伊朗客户的资金,并威胁要冻结伊朗客户的资金。向伊朗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被列入黑名单。随后,世界上大多数银行都切断了与伊朗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往来,伊朗“

2014年乌克兰危机期间,美国不仅与沙特将油价减半,还威胁要将俄罗斯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随后,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经济受到严重负面影响。

其次,SWIFT 是一个过时、低效且成本极高的支付系统。

SWIFT成立46年来,技术更新缓慢,效率相对较低。国际电汇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才能到账,大额汇款通常需要纸质文件,难以有效处理大额交易。同时,SWIFT通常收取结算金额的1/10,000,并凭借垄断平台获得巨额利润。

因此世界首个数字货币,在当前数字化浪潮的大趋势下,依赖技术更新缓慢、安全性难以保障的SWIFT和CHIPS系统是没有前途的。在大数据平台和区块链技术的推动下,构建新的清算和结算网络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区块链技术具有五个特点: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集体维护、数据库可靠、公开透明。它在清算和结算方面具有透明、安全、可信的天然优势。

目前,全球已有24个国家的政府投资建设了分布式记账系统,90多家跨国公司加入了不同的区块链联盟。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正在研究建设类似SWIFT的国际加密货币支付网络,以取代SWIFT。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区块链平台正在通过区块链测试跨境支付,并以实际行动绕过它们。SWIFT 和 CHIPS 全球支付系统。

三、改革全球货币发行机制

货币发行的依据是什么?过去,货币依赖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作为锚点。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货币发行的基础成为与国家主权、GDP和财政收入挂钩的国家信用。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通过美元垄断了全球石油美元结算和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美元成为事实上的“全球货币”。

但是,依赖主权信用发行的货币也面临货币超发等问题。197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全球货币基础(中央银行总资产)不足1000亿美元;1980 年,这个数字约为 3500 亿美元;1990年,这个数字约为7000亿美元;2000 年,这个数字约为 1. 5 万亿美元;2008年,它变成了4万亿美元;到 2017 年底,这一数字为 21 万亿美元。

特别是近10年来,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通过国债注入货币刺激经济发展,导致政府债务总额从2007年的9万亿美元上升到22万亿美元。 2019年,已超过美国GDP。如果美国债务继续上升,到期债务和利息消耗全部财政收入,美国没有信用重新发行国债,融资能力就会减弱世界首个数字货币,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

如何改变货币超发的局面?

金本位崩溃后,世界各国都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有学者呼吁回归金本位制,但由于黄金储量有限,回归金本位制显然不现实。在数字时代,一些公司试图通过发行比特币和 Libra 来挑战主权货币。这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货币脱离主权信用,发行基础无法保证,币值无法稳定,难以真正形成社会财富。我不相信 Libra 会成功。

对于主权国家而言,行使国家货币发行权的最佳方式是由政府和央行共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在全球央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过程中,除了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外,还必须制定新的规则,使数字货币与主权国家的信用挂钩,与国家GDP、财政收入、黄金储备建立适当的比例关系,并通过一定的机制,遏制货币发行过多的局面。

目前我国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DCEP)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加密电子货币系统。DCEP将采用两级运行制度,即中国人民银行先将DCEP兑换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向公众兑换。DCEP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对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对M0的替代。

大大降低了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制、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研究DCEP已经五六年了,我认为它已经成熟了。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中央银行。

四、提升产业链运作效率

科技金融有两种发展形式。一是“互联网+金融”,一家具备资质的数字平台公司,围绕自身产业链打造非银行金融机构,自主开展金融服务。二是“金融+互联网”,金融企业根据产业链发展需要搭建数字平台。

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已经从现实转向现实。许多工商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热衷于跨境经营,申请各种金融牌照;各金融机构热衷于分组、完成牌照,让金融业杠杆化、积聚风险。,杂乱无章。目前,金融业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开展去杠杆、防风险、加强资管业务和跨境业务整顿。

未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数字平台下的出路何在?

我认为最合理、最有前景的模式是数字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有机结合,形成数字金融体系。各类机构各尽其能,各显其能。数字平台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掌握真实交易信息,可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为中国数千家原材料、加工、流通企业提供融资、贸易、资产交易等金融服务。供应链。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平台只要控制好资金来源和杠杆率,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获得合理收益,有效发挥普惠金融的功能。